《加拿大社區互動平臺》特稿:
給你卜一卦,加拿大亞裔反種族歧視聯盟
撰稿人:馮志强
2021年4月10日,中國新聞社,同新華社齊命的另一家中共黨媒,即時在《中國新聞網》報道了《加拿大亞裔反種族歧視聯盟》當天在加拿大多倫多成立的消息。衆多閲讀中文媒體報道的加拿大華人得悉,在華裔社區多如牛毛的社團中又增多了一員。華裔社區的當地新聞還要通過出口轉内銷的方法得知,也是一道風景綫。
該聯盟由13個吸人眼球的華人社團牽綫發起,聯絡不下三百個各類華裔社區團體組成,團體成員有同鄉會類的,有商會類的,有行業協會類的,林林總總。發起團體中有《多倫多華人團體聯合總會》,《加拿大華人同鄉會聯合總會》,《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和《加拿大深圳社團聯合總會》。 這幾家華人團體都是曝光率頗高的華裔社區團體,無論在華社媒體或是在主流媒體。
曾記否,2021年2月22日,加拿大國會以266票贊成,0票反對,通過了一項動議,確認中共政權在新疆對維爾吾族人實施種族滅絕的行徑。對此,華裔社區有動響。
不能光指著別人鼻子説事,也要省視自己鼻子底下的陰影。顯然,一些華人社團受到啓發,檢視起加拿大社會的陰暗面,義無反顧地發起成立這個亞裔反種族歧視的聯盟。
疑惑來了。2月份,加拿大國會剛通過政治聲明確認中共政權在新疆幹種族滅絕的事,就那麽幾十天時間過去了,到4月,這就成立了亞裔反對種族歧視聯盟。這個聯盟成立氣勢真不減當年和平鐘下五星紅旗漫捲的慨而慷。從2月到4月,這一前一後的事件發生時序,令人遐想。
2018年12月,一家中國民營企業的財務高管路經溫哥華轉機飛赴墨西哥,卻被攔下並逮捕。因爲加拿大要履行加美引渡條約義務,遞解孟晚舟女士去美國。因爲美國法庭傳喚她到庭應訊。事發後沒有多少日子,北京傳來消息,中共當局抓了兩名加拿大公民。世界輿論說中共政權搞人質外交。中共否認,卻受罪,躺槍了。
這裡,在2月,加拿大國會提出中共在新疆搞種族滅絕;在4月,華裔社區冒出這麽一個聯盟。前後一搭算,豈不讓中共當局享受躺槍2.0呢。這一卦的僉文:時辰不吉。
駁卦,還拆字。説説這個聯盟的名稱:《加拿大亞裔反種族歧視聯盟》。此處有兩項批解:一説“亞裔”,二說“反種族歧視”。
先解析“亞裔”。通觀團體成員的名單,絕大多數是華人團體,尾隨一個亞美尼亞裔社團,一個希臘裔社團,還有一個據説是埃及裔社團。再細細辨味那份名單,看得出來這些團體都由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組成,説中國大陸華人團體,實在再確如其份不過了。
衆所周知,華裔社區粗分三個群體:香港群體,台灣群體和大陸群體;當然還有亞群體如菲律賓華人,印尼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等等。
從這份名單看過去,冠以“亞裔”實在空乏得很,且不説缺乏亞裔的代表性,連得華裔的代表性也夠不上。充其量,算得上中國大陸華人的代表,然而,全體來自大陸的華人是否認同這裡的代表性呢?
記憶猶新。2010年,韓國舉辦的G20峰會期間, 在一次記者會上,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給韓國記者一個提問機會。 不料,芮成鋼竄身起來,要求代表亞洲人民提一個問題。奧巴馬重申這是給韓國記者的提問機會。可是,芮成鋼固執己見,鬧得奧巴馬哭笑不得。
閙不成,這個“亞裔”聯盟成了加拿大版的“芮成鋼2.0“?
再解析“反種族歧視“。這個“反”字用得不好。“反“來”反“去,就是“要鬥爭”的意思。解決歧視之類社會陋習,搞鬥爭只能造成社群撕裂。要講究包容和化解的手段來感化,社會就會越來越祥和。化解種族歧視,才是良策。斗爭兩敗俱傷。好心人愛惜自己的社區,不可撕裂社群關係。這一卦的僉文:名稱不祥
這次成立儀式邀請數位護法來加持摸頭。有參議員胡子修先生。此公的不雅操守在2020年6月18日的國家郵報中有所報導。2017年,胡先生接受別人出資的中國旅游,被參議院操守委員會(類同紀律委員會吧?)認定四度觸犯參議員行爲規範,欺瞞消息, 誤導針對他旅游的調查工作。他的誠信度成為問題。
還有保守黨國會議員蔡報國。環球郵報在2018年5月3日的一則報道中指出,這位印度裔國會議員接受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外聯絡部的邀請,進行8天的免費旅行。前五天的開銷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買單;後三天的開銷和機票則由白求恩醫學基金會支付。他還出席旁聽中共中央黨校的課程。
再有一位安省進步保守黨籍議員柯文彬。國家郵報在2019年12月2日的一則報道中指出,文彬仁兄公開言論的調門同中共政權的宣傳口徑一致,指責香港民主游行,堅持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報道還披露,2013年,文彬仁兄參加中共國務院舉辦的8天訓練班。這一卦的僉文:護法不孚。
究竟,歧視是何等社會惡習呢?值此疫情囂張期間,還要將注意力和社會資源分配去傾入這方面的訴求?
傳統的歧視概念這樣講解:歧視是針對弱勢群體的不公平對待。弱勢來源群體文化影響力的差別;不公平發生在如何方便得到生活資源如就業福利等待遇的差別。
拘於寡聞陋識,談不了其他族裔的來歷,只能談談華人在加拿大的際遇。歷史記載,第一批来加拿大的華人是在1788年登陆加拿大西岸。鋪設橫貫東西兩岸,連接大西洋太平洋的火車軌道,華裔先祖功不可沒,寶貴如生命鮮血都獻出了。華人在建設加拿大的過程中自有問心無愧的地位和頂天立地的驕傲。
由於文化背景和經濟地位的差別,在相當時期内,華人在白人占優勢的社會裡爭取不到應有的地位。這是一段十分遺憾且尷尬的歷史。這是一段活生生受歧視受欺負的歷史。
進入二十世紀中期,社會形態改變了。1947年,華裔公民被賦予選舉權和被選舉權。1957年,鄭天華先生成爲華裔第一人,當選國會議員。1999年,伍冰枝女士成爲加拿大第26任總督。2006年,當時的總理哈珀先生為歷史上的排華“人頭稅”親口道歉,還頒發賠償金給受害人或後裔。
時至今日,華裔族群受到相當尊重了。受尊重,就要擔負責任,那才是免受歧視滋擾的多元族裔社會發展的方向。
首先,我們需要學會運用追求最大公約數的方法看待我們処身之中的多元族裔社會:求大同,存小異。多元的族裔背景就決定我們各不相同;但是我們和睦相處,相同之處根本多於相異之處。因此,不要刻意著眼在各自的差別,否則勢必標簽化自己,邊緣化自己。一不小心,就容易跌落自己歧視自己的陷阱。
其次,我們先祖是締造加拿大國的參與者。加拿大立國在1867年。華裔先祖早在1788年已經踏足這片土地。我們要繼承歷史上的擔當,要激發當家管家的情懷,不要扮演可憐兮兮的“小媳婦”,也不要裝扮“怨婦”,四處投怨訴苦。我們居身其中,用將心比心的態度包容化解歧視,鼓勵政府推行政策改善社會機制,泯滅造成歧視的機會。
同時,我們也要體察自己是否不經意地落入因偏見生歧視的光境裡,因爲有的族裔群體有不一樣的飲食習慣,食物的氣味使得我們不愉快;因爲有的族裔群體有不一樣的穿戴習慣,服飾的款色使得我們不愉快。
我們曾經受害於被人歧視,我們豈要加害他人。“己所不慾勿施於人”是中華文化裡的精彩訓誡。我們要發揚。我們也要檢討自己。
維護華裔群體利益的社區團體責任更大,要發揮守望者的角色,示警歧視或被歧視的跡象;要發揮倡導者的角色,建設性地積極化解歧視事件;要發揮協調者的角色,貫徹多邊斡旋,在各個族裔群體之間,增強文化溝通理解,消弭隔膜誤解。更重要的責任在於游說鼓勵政府推行立法改革,提升多元族裔文化溝通,創造平等機會。
很幸運,我們生活在講究人道人權的加拿大多元族裔社會。我們要守住。大家努力。
2021年4月18日, 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