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花大如席”或是谶语?
作者 然也君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开幕式的主题是“一朵雪花的故事”,根据媒体介绍,这是引用了李白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以形容雪花的“空灵、浪漫”。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出自唐朝李白所作《北风行》,乐府體裁,卻写出北风雨雪、夫君戰死疆場,尸骨不归的軍嫂伤感。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游历了幽州(今北京大兴县一带),目睹了安禄山挑起战祸,带给百姓的苦难。李白寓情于景,将心中满腔悲愤,化成诗章《北风行》。
《北风行》描述了倚门望夫的幽州思妇,因为丈夫战死而陷入悲寒孤苦的境地。将士远征,战死沙场,没有亲人为其收敛,甚至都难以裹席而葬。“燕山雪花大如席”,伴随着怒号的北风,大片大片的雪花降落大地,犹如巨大的席子,掩埋着阵亡的将士,这场面既凄惨,又悲凉。诗文以大如席的雪花,怒号的北风表达未亡人的怨思幽情。因战祸带来的生离死别,此恨绵绵无绝期,犹如漫漫的北风大雪,铺天盖地。诗文画面展现出雨雪无边恨难消的凄凉。
《北风行》中,李白笔下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绝非盛世美好的象征。同样是写雪,李白也写过“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读起来与“燕山雪花大如席”,带给人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北京冬奥会引用这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或更像谶语。因其蕴涵的凄凉,被各界解读为是大凶之兆。从这个角度上看,冬奥会的主题设计,不知老謀子的靈感來自何處?
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吟诗赋词本是文士的雅兴,但有时也会无意中因诗成谶,预言了日后将会发生的事,看似冥冥中的巧合,却诠释了朝代的结局。李白的《北风行》预兆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命运,中国史上北宋徽宗皇帝、南北朝時的南陳國君陈叔宝的诗句都可是预兆了自身的命运。
宣和(1119年—1125年)元年秋天,正值秋风萧瑟之际。道德院上奏:“金芝生”,出现了金色的灵芝,希望宋徽宗御驾亲临,一览瑞景。徽宗驾临观赏,然后又来到蔡京府上,在鸣鸾堂君臣饮酒叙谈。当喝到酒酣之时,蔡京赋诗一首,以助酒兴。徽宗当场就赐和了一首诗。诗文曰: “道德方今始造兴,万邦从化本天成,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
徽宗崇奉道教,他的诗文是说,朕今天看到金灵芝,感到老子著作的《道德经》才开始兴旺,世界皈依道德教化,本来就是天赐所成。定然知道“金帝”(金芝)到来必会成为主人,还没有等到春天,这金灵芝就长出来了。
君臣唱酬,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当事情发生后,人们重温徽宗诗句,才知冥冥中自有天意。到了宣和七年(1125年)冬天,建立金国的女真人侵犯北宋京师,到了十二月二十五日,京城开封被攻破。原本太史预备在立春时,牵出土牛以迎接新年,竟是于事无补。
宣和六年,宋徽宗写过诗句“日射晚霞金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他自创了“瘦金书”字体,也带着“金”字。看似巧合的诗句,透露出冥冥中的天意,北宋被金国女真人所灭。金朝大军攻陷京城,掳获宋徽宗、钦宗,并主宰了中原,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帝”。
陈朝陈叔宝(陈后主)也如宋徽宗一般,因诗成谶,预言了自身的命运。陈叔宝曾作一首《玉树后庭花》,尽管描写的是嫔妃娇娆媚丽,但诗文充满了哀怨靡丽之气,“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诗文结尾以花儿全都掉落,归于孤寂,令人深感悲凉。
开皇九年,隋文帝灭了陈朝。后来,陈叔宝被俘,最终病死在洛阳,他在位只有短短七年,如花一般短暂的绽放后凋落。从此以后,《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中国人讲天人感应,天意与人事会交相感应。天象影响人事,可预兆灾祸,人事也感应着上天,留下日后的印证。
樂府 北風行 唐代李白作
(原文)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現代白話譯文)
門庭冷落,成排成行蠟燭燃出白晝亮光。
爲何太陽不亮月不明?只有北風怒號。
燕山脚風捲落雪,如席片遮蓋軒轅臺。
幽州城軍嫂日夜念夫君,不思茶飯,不開眉。
身倚在門口,眼望斷行人,心憐夫君戊邊苦。
夫君提劍奔邊疆,遺落虎紋金箭囊,
箭囊中兩枚白羽箭,落滿灰塵結滿蜘網。
夫君按過的箭猶在,人卻馬革裹尸不囘鄉。
看見遺物堵心傷,燒了吧。
黃河的水流尚可以用泥土堵塞,
北風裹挾雨雪何以將其裁斷?
2022年2月19日,多倫多,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