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英”外訪,是誰為自身歷史定位或為台灣國家定位
作者 馮志强
馬英九出訪中國祭祖行
現年73歲的台灣卸任總統馬英九先生,聲言踏足祖籍地湖南長沙只是爲了祭祖,實現他畢生首次中國行。 此趟祭祖行程馬前總統携同胞三姐妹伴行,馬夫人和兩位令媛都沒有陪同;隨行人員包括合乎禮制的扈從隨員,還有三十名台灣學子。據稱此行祭祖還兼含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願望。雖説輕車簡從,跑哪裡,都頗具聲勢。行程12天,從3月27日至4月7日;從上海入境,先後訪問南京,武漢,長沙,重慶,再經上海登上歸程。
馬前總統是政治人物,言行之際無不含有政治能量;還體現作爲卸任總統身份,他所表現的國格和人格尊嚴。儘管他的辦公室强調此行跑去中華人民共和國,純屬家族事務,但是馬前總統的禮遇去到世界各地都會受到尊重,這是道理。缺缺在中國那裡卻得不到禮讓,不過這番動作體現了馬前總統非凡的格局,忍辱負重。我不赴此行,誰人去得。那麽,他到底去幹什麽呢?
外界指著那份路綫圖,振振有詞,有説法。 筆者倒也認同這類説法。據説這份路綫圖本身折射出中華民國的雄壯歷史。路綫圖上進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口岸是上海。上海是民國時期第一大都市,也是當時左右中國政治前途的經濟金融中心。南京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武漢是推翻清廷封建皇朝的辛亥革命射出第一槍的歷史地址。長沙是當年國民軍同日本侵略部隊展開大會戰的一處歷史戰場。重慶則是抗戰時期領導全中國民衆抗擊日本侵略的陪都。作爲中華民國卸任總統,馬前總統除了聲稱祭祖,途經這些中華民國歷史上避不開的地方,一路在彰顯中華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頁,一路在講述中華民國的歷史。
尤其,他在長沙停留時參加了一場台灣學子與湖南大學學生對談會。馬英九清清楚楚地表述了他認定是自己對中華歷史具備貢獻的“九二共識”。在長沙湖南大學學生座談會上,他直言,「『我們國家』修改憲法,定義分兩個地區,一個叫台灣地區,一個叫大陸地區,都是我們中華民國,都是中國,只是兩個部分。」這是不再含糊其詞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台灣表述内容。這是不是應該烙上馬氏印記?
2015年11月7日,即將卸任的马英九總統在新加坡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习近平會晤,打破了两岸隔海分治66年以来王不見王的局面。從馬英九前總統在任期不懈推進“九二共識”,推動兩岸和解,進而在卸任的匆忙中打破王不見王的僵持局面,乃至年屆耆耄還念兹在兹。在這次祭祖之旅,他還不忘宣示自己終生推動的中華民族大和解。
積他一生努力,他要告訴歷史,馬英九是消除台灣海峽對持的,實現中華和解的,歷史進程推動者。其實,他的民族使命感也好,歷史使命感也好,卻最確切不過地不合時宜,一點都不討好海峽兩岸的社會實況和政治前途。在他以總統身份服務八年的社會裡,民衆迫切需要的是台灣主體身份的認同,民生質量的提高,抵制專制壓迫,走進自由民主的世界民族之林,成爲地球村裡有身份有地位的成員。
面對台灣社會的民衆意志,馬前總統的表現如同塞萬提斯小説所塑造的唐吉克德騎士的現實版,如此不合時宜,卻大大地滿足了為自己的歷史定位的期許。他不在乎台灣百千萬民衆的福祉,卻經營為自己歷史定位的期許。馬英九落伍在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中,如大一統,光宗耀祖等陳舊的意念中。
在這個星球上,自打世界二戰以來,獨立,自由和民主已然成爲世界文明的主流。馬先生采用的爲自己歷史定位的參照系統,顯然選錯了。不過,他珍惜自己的羽毛,經營自己的歷史定位,從來不可怪罪。可惜了一位將要成爲歷史人物的馬英九,他的個人歷史定位原可以更加得到後代的褒揚。
馬英九前總統的祭祖行實在是打造為自己歷史定位的努力,給國民黨來年的總統競選帶來什麽樣的衝擊波,看來他並不在乎。
蔡英文過境美國畢業訪問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5月20日,接替馬英九前總統成爲中華民國第15任總統, 也是台灣第七次全民公開投票直接選出的台灣總統。2020年,小英總統連選連任,成爲第16任總統。在她連任的兩個任期内,小英總統曾多次出訪美國,其中包括了過境美國的訪問。蔡英文總統過去曾經在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別過境美國的訪問共有五次。
而在今年3月29日至4月7日期間,蔡英文總統再度出訪中美洲邦交國途中過境訪問美國。這是她第六次過境訪問美國了。考量到遵照憲法規定,總統連選連任不得超過連任兩任,小英總統勢在2024年5月必須離任,那麽,這次過境訪問美國將是她在任期上最後一次過境訪問了。所以,筆者給予這次訪問一個別號,稱作畢業訪問。
這次畢業訪問全程為10天9夜。在去程中,3月30日過境訪問紐約;在歸程中,4月5日過境訪問洛杉磯。
在這次畢業訪問中,礙於國際邦交的限制,小英總統還是受到相當權變的禮遇。在紐約停留期間,小英總統在台灣紐約辦事處官邸會見民主黨美國國會領袖。儘管這次會面進行得相當低調,并且沒有發佈即時新聞通報,但是即便既沒有即時通報又沒有公佈會晤細節,這次會面安排本身足夠應對任何解讀。 何種都顯明地突出台灣在地域及世界政治中的地位。
至於説到洛杉磯停留期間,小英總統同自總統以下美國第三位權勢人物的互動更不在話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三番五次在推特上預先發佈會晤安排的消息,對蔡英文的稱呼,言不離“台灣總統”。4月5日當日安排的雷根圖書館的會面,正是給足小英總統場面。麥氏帶領跨黨國會議員20員歡迎,在退疫的總統一號專機前發表講話,各人面前的講臺都塗上美國國徽,接下來的雙邊會談從座次格局透露出極其濃烈的國是洽談的氣氛。雙方會晤后還發佈了共同聲明。
在小英總統的回應演説中,她表示「要維護和平,必須先強大自己」,援引了雷根總統關於自由論説的名言,“實力帶來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自由並不是代代相傳的,每個世代都必須不斷捍衛及爭取自由。”[文末將摘引雷根總統這段名言全文和中文譯文。 -- 作者 ]。意猶未盡,小英總統還説出了“論語有言「德不孤,必有鄰」。”
小英總統在2020年5月20日的連任演説中喊出了“中華民國台灣”的更新版國號,演説中宣示了拼搏決心,順應台灣民衆爭取世界認同台灣的呼求。她的八年總統任期都在為台灣民衆的福祉拼搏。有台灣名嘴評論説,就憑麥氏言不離“台灣總統“,稱呼蔡英文,這不單是給予小英總統的尊敬,而是給予台灣地位的認同。可以這樣講, 小英總統卸任后,她的繼任者將來訪問美國時都會得到這樣的禮遇。
小英總統將在2024年5月20日后,無論如何必須離開總統的政務。然而, 她這次的畢業訪問確實為台灣的主體格局掙來很多不言而喻的成果。她的畢業訪問稱作為台灣國家定位之旅,當之無愧。
小英總統這一趟畢業訪問之後,回到臺北片刻,接著第二天會見了美國國會到訪的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率領的訪問團。她真是拼了!小英總統辛苦了。
2023年4月10日,多倫多